第299章 未雨绸缪(2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2306 字 6天前

杨廷麟听得脸上立刻露出了诧异之色,他想着,自己已经是敢言了,没想到皇上竟然还真是毫无顾忌,自己都说陪都乃是闲散官员养老之所这样的话,这话皇帝说出来,合适么?

然而,崇祯皇帝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合适不合适,依旧在说道:“大明的疆域广阔,如果都城只是在京师的话,对于南方实在太远,就有点鞭长莫及了。将来朕还有别的打算,南方就会变更更为重要。因此,朕想着,不能让陪都的官吏都成了吃干饭的闲汉,如此一如卿所言,无所事事之下,反而带坏了江南的风气。”

杨廷麟听得目瞪口呆,皇上这是要干什么?难不成要迁都?

成祖迁都京师之后,后来的皇帝,其实是有想过要迁回应天府的,只是各种原因,哪怕都为迁都准备了,最终也没有迁回去。

迁都,是个大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那么轻易能迁的!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崇祯皇帝就自己说了:“朕的想法,是让陪都的官吏,切实履行他们的官职,六部九卿,该干得事情,就得要好好干。当然,主要是对南方各省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

虽然崇祯皇帝没说,不过也不用说,涉及到一些重大的事情,当然还是要皇帝来决断的。

杨廷麟听到这里,立刻面露喜色,躬身奏道:“陛下英明!”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在说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在考虑,要不要以后在京师坐镇几年,然后去应天府坐镇几年,到最后,摆平了北方之后,迁都南方,以长江为枢纽,联通大明各省,又可争霸海上。京师这边,说句实话,交通相对应天府来说,不太方便。

崇祯皇帝此时听到杨廷麟显然对他的这个想法,也很是赞同,便放心地对他说道:“如此,朕意欲改卿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先行过去,替朕纠察官场风气,等有个基础之后,朕便会下旨公布今日所说之事,如何?”

如果不先打个招呼的话,就算是升官了,可去南京任职,在于别人看来,那就是失去圣心,当个闲散官去了。

杨廷麟听了,当然高兴了,不但升官,而且他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回应,这是对他的绝对重视。因此,他立刻躬身领旨道:“微臣遵旨!”

“哦,对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时,似乎想起什么,就又交代杨廷麟道,“张溥巡按地方,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和催收欠赋,如果他顶不住,卿要给他撑腰,因为这同样是整顿官场风气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微臣遵旨!”杨廷麟又大声回应,毫不犹豫。

于是,崇祯皇帝便把那颗甲级窃听种子赏给了他。

等杨廷麟一走,崇祯皇帝又传旨招来卢九德,对他交代一番,而后改他为南京镇守太监,即赶往南京赴任去了。

南京那边,其实最大的不是六部九卿,而是镇守太监,权力很大。

崇祯皇帝就是担心有杨廷麟还不行,因此,让带兵打仗过的卢九德前去坐镇。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的心思就又转到了锦衣卫百户、如今已是满清驸马的伍忠身上。

此时他已经在海上,听他和建虏水师统领的对话,两艘船不敢直接到达登州之后再沿岸南下,而是直接南下江南那边,如今还不知道他们到哪里了?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如今,也只有自己通过窃听种子,能准确知道伍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如果派人赶去江南的话,从京师过去,要好多天的时间,搞不好伍忠换了地方,做些别的事情,就没法可以针对伍忠那边的情况作出安排。

说起来,还是这个时候的交通太落后了。后世开车一个小时的路程,这个时候都要骑马赶一天,还不一定可以,舒适度就更不用说了。换成高铁、飞机速度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交通落后,通讯不便啊!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事情,感觉有点麻烦,最好的对策,是自己亲自赶往江南,这样不但能及时了解伍忠在干什么,也能知道他到底是忠于大明,还是说已经变节彻底投靠满清了?另外,也能根据江南那边的情况,随机应变安排伍忠这颗棋子,以便于能达到江南那边整治官绅的最大化,让大明官场可以清上一清。

可是,自己是大明皇帝,又怎么可能轻易离开京师?虽然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可那是御驾亲征,剿灭重新壮大的流贼,这个事情,至少还能在明面上过得去。

如果要去江南的话,当然是要暗中前去。如此一来,京师这边,皇帝失踪,那影响就会大了。更为蛋疼的是,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这一去江南,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不是两三天时间,能偷偷出去,又偷偷回来。

想了好久,崇祯皇帝还是没法决定。

不过一会之后,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决定趁这个机会,先把。

倒是卢象升那边,已经在做最后的准备,快要跨海行动了。这一边,也要关注才行。

……

他在这边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吴昌时,已经听到了仆人传回的消息,知道张溥大闹秋月阁的事情,不但抓了八名有官职在身的,还把侯方域和钱谦益气得晕得晕,吐血的吐血,这个事情,闹大了!

有锦衣卫在身边的时候,他叹口气说道:“张兄真是冲动了,何必与那些人一般见识呢!”

说话间,一脸为张溥着想,为他惋惜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