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肉食者鄙(1 / 2)

大宋的智慧 孑与2 1658 字 3天前

君子不探他人之秘,苏洵虽然有疑问,却不再问,结果罐子倒了一碗,一饮而尽,胸臆间的烦热顿时一扫而空。

想要再喝一碗,想了想,就把罐子盖上,交给仆役让他快速的把这罐子酸梅汤送给夫人和闺女,她们在家里的日子恐怕更加的难熬。

“冰火两重天啊,入冬之时极寒,入夏之时却即热,赤日炎炎,农田里的禾苗已是半枯焦,老夫虽然在成都府田无一垄,眼见大灾就要降临,却不愿置身事外,云少兄,你本是少年豪杰,足智多谋,因何不愿意帮着府尊拯救苍生,而蝇营狗苟于自己的蝇头小利,此非君子之道,彭蠡先生数十载的清名难道你也弃之不顾吗?”

身上的酷热稍解,苏洵就立刻正襟危坐,和云峥谈论起民生大道来。

“富者不失其富,贫者不失其贫,古之皆然,圣上负有教化万民的责任,官员负有引导百姓的权利,总而言之,拯救万民于水火乃是官家的责任,他们既然收取了百姓的赋税,那么就有保护百姓的责任,如今横山一代狼烟四起,捉生军肆虐边地,整村,整县的百姓被捉生军活活擒去为奴为婢,稍有怨言,则身首异处,官家可曾有片刻的内疚?

辽人打草谷,西夏捉生军,吐蕃悍匪纵掠如飞,小小安南竟然都可以在大宋攻城掠地,杀人盈野,府尊身在高位,外不能抵御强寇,内不能抚平苍生,一部《庆历编赦》新增杀头之罪无数,是为何故?难道是嫌弃我大宋死的人还不够多?

一旦有灾害,只需将百姓编入厢军即可,好一个头痛医脚的好办法啊,如今纳税的百姓越来越少,厢军却越来越多,人数几乎达到百万之巨,哈哈,蜀中灾祸发生,朝廷又可以多十数万手持农具和织机的大军了,一旦外敌入侵,又可以派这十几万人上去送死了,真是好极了,又可以看到大宋百姓人头滚滚了。

自以为是的以为把岷江水引上来就算是功德无量了?也不去看看飞鱼嘴的河道被他填高了多少,枯山水时节就该疏通河道,而不是淤塞河道取水,这是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啊,他张方平就比离任的赵知府聪慧?只有他知道乌鸦取水的典故?别人都是傻子?

成都府历来降水丰沛,地下水非常浅,好多地方只需要掘地三尺就会有泉水涌出来,就算不能扭转大旱,但是稍解旱情还是有把握的,谁告诉你在大旱之年还可以种植需水极多的稻米的?这时候就该种植各种耐旱的杂粮啊!

蠢到极致才会去想什么均粮的主意,他不是造反的山大王,可以打家劫舍,可以把刀子架在富户的脖子上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粮食献出来,守着万贯家财挨饿?亏他张方平想的出来,就这德行还是大宋的名臣,我呸!除了多鼓捣出来几十种死刑,我看不出他高明在那里!”

云峥淤积多日的怒火就像火山一般爆发开来,从一开始云峥就打算帮着官府解决这次的灾难,可是到后来心越来越凉,张方平到来之后,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恨百姓不死,自己做的事情每一件每一桩都暴露在苏洵的面前,希望通过苏洵的嘴给张方平一点启发,没想到人家根本就不在意,一上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淤塞飞鱼嘴提高岷江水面,灌溉成都平原,他忘记了岷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这条河可是祸害了蜀中上万年的罪魁祸首!

如果江水和大渠的落差不大,这样做自然可以,即使不清理河道,洪水也会把江底的巨石抛到飞沙堰,但是现在岷江水位几乎下降了一半,半个河道被淤塞,雨季一到,一旦飞鱼嘴被冲垮,整个都江堰都会毁于一旦,所以云峥才会有带着全家逃难的想法。

苏洵长大了嘴巴,没想到云峥的反应会这么强大,自以为张方平已经是处处在为百姓着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和张方平干的事情都是错的。

“为何不早说?”苏洵嗫喏的问道。

“早说?我早就动手做了,还用的着说?你问我家织工的事情,难道就没有感触?一个云家帮着知府养活了四五百号人,你只要把这个法子传扬一下,稍微的威逼一下子,那些大户别人当然不情愿养,但是养活自己家的织工有八成的可能性,传扬名声和施恩的对象是要有针对性的,没人不愿意自家的织工帮着自己买死力!

那些人没活干,你也看见了,我就让她们随意挖土,不要有成绩,只需要把人养勤快就成,你看看这些天,云家在死命的挖井,小轼他们都过来帮忙了,您怎会不知道?你看看云家到现在用了一滴岷江水了吗?云家把自家的所有隐私都对你开放,你为何就只知道赞叹,却不知道去帮着张方平实施呢?

您将来的愿望是做官,唉!就以您这样不知变通的性格,除非做馆阁官,否则到了地方上也于民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