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银行家 钟花无艳 2550 字 1个月前

“胡雪岩一死,洋人的买办制度彻底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命脉!李鸿章是卖国贼,萧正甫就是大汉奸,是帝国主义在华的附庸和帮凶!”

“萧正甫及后人就像蝗虫,吸干了国家血液——晚清时期的中央银行,萧家人持股;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董事会,萧家人也持股;更可怕的是,萧家人同时把持外汇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贪了蒋介石委员长不少钱财!”

“萧家还与旧上海的望族结成了“姻娅联盟”。譬如萧正甫的长子和和另一世家苏氏的女儿订过婚,然而萧正甫晚年的时候带着妻儿移居瑞士,不仅完全撇开苏氏,还带走了苏氏用来拆迁纺织工厂的巨额专款。卑鄙!无耻!”

在一边倒的网友评论声中,萧正甫及家族成员被描绘成晚清时期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随着一系列主题帖《深度解析为什么说萧正甫是民国时期的国家毒瘤》、《细说萧正甫是如何将巨额资产转移到海外》公开发表在各大论坛上,负面影响逐渐升级。

至于萧淮,他是第一个预言a股大跌的外籍人士,很快有异样的声音冒出来,批评他恶意唱空a股。

萧淮早就察觉到这些声音是有预谋、有针对性的攻击行为,然而国内互联网没有实行实名制,他不能确定被告是谁,也就无法起诉网络水军。

事态开始失控了。

网络水军这类职业搅屎棍不断地抹黑他的家族、他本人,乃至他在几年前看空港币、看空澳元的“历史”也被好事者翻出来,被断章取义扣了顶“意图沽空人民币”的大帽子。

莫须有的事情,自古有之。争议甚嚣尘上,终于惊动了官方。

官方此前致力于积极救市。萧淮是德意志投行中国地区的高管,代表了投行对华的基本态度。一旦这种态度与官方的救市政策不一致,高管势必不受政府欢迎。

萧淮收到了市政下发的《通函》,要求就前段时间a股暴跌的预测论断作出书面说明。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做了工作范围内应该做的事,说了应该说的话,倒头来成为网络水军笔下干扰股市稳定的“因素”,遭到官方的质疑。

他从业六年,没有一次败绩。

但今时今日,他和他的家族成为了笑柄。

*

萧淮写完书面说明已经临近午夜。

他离开办公室,下楼取车。

车子疾驰在畅通无阻的高架路上,时速逼近限速120码,他盯着前方,踩了下油门。

音响里播放着轻音乐,中提琴奏出压抑忧郁的曲调,他听了一会儿,关掉音乐,打开调频广播。

电台男主持人正在做一档午夜情感节目,娓娓道来:“世界人口有72亿,按人的寿命是80岁来计算,两个陌生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爱概率是0.000049。由此可见,世界上两个人相爱的可能性远远小于中500万。”

“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每一段缘,因为你们相遇,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主持人为了渲染气氛,插入一段充满了绵绵情思的音乐。萧淮全神贯注地驾车,似乎在听,又似乎没在听。

“有一种缘分叫念念不忘。某位听众朋友来信说,他的爷爷和女朋友的爷爷是世交,关系良好。只可惜两位爷爷去世得早,两人在那时都没有出生。”

“某天,他送表姐到医院生孩子,对当时是产科护士的女朋友一见钟情,可女朋友并非单身,他十分痛苦,恰逢工作调动,便选择去了异地。”

“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他在火车卧铺车厢上又遇到了女朋友,更幸运的是她已经是单身!他告诉自己,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绝对不能再错过她,于是花了很久的时间把女朋友追到手。”

主持人说到这里,又插播音乐。萧淮觉得那些声音煽情不足刺耳有余,索性将广播给关了。

他开着车,即将从支线道路汇入主干道时,抬头看了看高架上的指示牌:华山路出口↗那是仁爱医院的方向。

他减慢车速,犹犹豫豫向前行驶了十几米,突然向右变道,朝华山路驶去。

今夜无雨,夜风透过半敞的车窗拂面而来,带走积攒了一日的疲惫和劳累。他左手控制着方向盘,另只手搭在档把上,目光如炬直视前方。

停车,挂号,他坐在座椅上,等待语音叫号。

终于轮到他时,他朝诊室走几步,忽又站定不前,凝视着那扇虚掩着的门,睫毛颤了颤,眼睛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他折身往反方向走,出了急诊大楼,到了街边,拉开车门坐进去。

他猛地挂档提速,车子震动一下,随即飞驰出去。

起初是漫无目的,不知所往。

稍后见到镇宁路的提示牌,他拐弯转过去,经过途中的便利店时停下来,走进去买了瓶啤酒,接着驱车来到镇宁路521弄。

这幢始建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那年的老洋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世事无常,失去了主人,犹如游魂野鬼孤零零地矗立在梧桐树下,景象凄凉。

萧淮坐在车子里,不紧不慢地喝酒。

无边无际的黑暗遮住了天与地,这是夜色最阴沉、人性最不稳固的时候。他孤单地坐在车里,透明的酒体在唇舌间滑过,那种冰凉刺激的口感并不美好,让人忍不住皱眉头。

兜里的手机震动了几下,他以为是低电量警告音,垂眸一瞥却怔住。

是林霂的来电。

手机持续震动,他心中拂过迟疑,还是接通了电话。

信号不太好,呲呲的杂音仿佛是林霂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个地方而造成的。片刻后杂音消失了,熟悉的语调带着几分焦急清晰地出现在听筒里:“萧淮,来挂急诊的人是你吗?你在哪里?过号很久了。”

他顿了顿,张口:“不是我。”

电话那端一下子变得安安静静。

须臾,略显尴尬的声音响起:“有个同名同姓的男人来挂急诊,我误以为是你,不好意思。”

“没事。”

“我还在值班……那么,再见。”

“等一等。”

他脱口而出这三个字的时候,眉目间有暗流在涌动,脸上和耳根染了一层醺红,像是酒精过敏引起的症状,但又不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