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二章 营建亦为才(2 / 2)

“果然是你!”王羽抚掌而笑:“你是不是还和别人说起过?”

关定心里没底,迟疑答道:“只是一些故交好友……”

“很好。”王羽没头没脑的赞了一句,这次他吸取前面的经验,不问那些大而化之的问题的了,而是问得相对具体起来:“对新城外城的商铺民居布局,你有什么想法?”

“以在下管窥之见……”关宁终于明白了,君侯的确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单纯是在考校自己的才干。想通此节,他也没什么好支吾的,当下抖擞精神,对答如流:“君侯要扩建的,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都会,更像是个巨大的营寨。”

“不错。”王羽笑着点头。

他对历史没研究,但三国时代的人才,还是很有了解的,可就是想不出,到底哪位是擅长工程建造的。但他偏偏还知道,华夏古代的建筑技术相当高超,讲究也很多,选址、布局、道路铺设、建筑营造,甚至还得考虑下水道的问题。

这不是开玩笑,和古代欧洲的城市完全不同,王羽看过文献,早在商周时期,华夏的城市就有考虑城市排水问题了。

这是个大学问,王羽对此一无所知,田丰、贾诩也帮不上什么忙。而建城同样不是过家家,王羽虽然没打算把高唐城建得和洛阳一样,却也不想搞得跟个大村子似的。

所以,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亟待挖掘。就王羽目前所知,古代的建筑学和堪舆学是混在一起的,若是能找到传说中的南华老仙,八成就对路了,此外,王羽还真就没啥头绪。

田丰倒是提供了一些情报,他知道的几位建筑大师,现在都在长安,其中一位王羽还见过,就是董卓派出的那五位差点被袁绍杀掉的使者之一,将作大匠吴循。

这个就有点远水不解近渴了,就算派人追上徐庶,让他想办法与吴循接触,一来一往,也得半年以后,太慢。

因此,王羽打算自己先挖掘一个差不多的,和将军府中的建筑工匠们一起,先商量着把这个城搞起来再说。

刚巧赶上关宁来应募,说自己有个弟弟叫关平。王羽当然知道关平是谁,欣喜之余,顺便让人核实了一下,结果意外发现,关宁这个人本身,就很有点意思,故而才有了今天这场考校。

目前看来,情势正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如果是通常的建城思路,在下不敢妄言,但君侯既然想一切从简,那在下倒是可以说上几句的。当年关家庄一度曾毁于洪水,后来重建,全靠路过的一位道长指点,在下在这方面略有几分心得……”

“既然不用城墙,那么这城便可以不用拘泥于形状,大可依地势而建,以圆弧状,一层一层向外拓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为将来扩建留下余地,人多了,就层层叠加上来……”

“城墙也不用拆除,只消把城门拓宽,方便进出即可,以在下直接,连护城河都不用填,既然不出入大军,只消建上几座木桥就行了,既美观,又节省工期……”

“还有城内的建筑,这附近林木甚多,若是只求入主,不强调美观,大可用最简单的方法搭建……在下知道一个法子,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在一天内搭建起一座大木屋,内里宽敞,就是外观不怎么好看。还有……”

关宁这一说起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架势。

贾诩和田丰不时对望一眼,都想象不出,这样建出来的城,将会是怎样一个景象。王羽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这样建出来的城市,他再熟悉不过了,不就是后世的二环、三环么?果然民间有长才啊。

这一番论对,足足耗了两个多时辰。

贾诩听了个开头,就打着哈欠走了,他老人家忙着呢,可没空在这闲扯;田丰倒是比较敬业,可听到一半的时候,关宁说的那些木材如何选料,下水道如何开凿,以及王羽说的取水问题之类的话题,彻底打消了他的求知欲,所以他也走了。

田丰很厚道的没打哈欠,只是在心里腹诽了几句,觉得王羽不干正事,在建造这些小道上耽误时间。

王羽完全没理会两大军师的去向,他满心都沉浸在城管大队的发展上面。等雪一化,屯田就要展开了,但作为战场的几个郡,民生被破坏得相当厉害,失去家园的百姓说不定还要分神修房子。

用关宁提供的这种办法建房子,就免去这些烦恼了。

同时新建的城管大队也有了收入来源,很好的融入到了新政之中去,建城等一揽子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至于艺术性、风水什么的,完全就不在王羽的考虑之内,他要建的不是千古名城,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商贸文化的中心。

实用的,才是最好的。

“很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青州城管大队的第一任队长。”王羽拍着关宁的肩膀,很高兴的勉励道:“关队长,好好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