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位大小姐自幼在边塞长大,不用解释得太细,所以张辽的转述也相对简练,不片刻就说完了。
吕绮玲听罢也是眼睛一亮,一拍大腿道:“这是好事啊!父亲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嗯,并州北边那块地方还是不错的,再往西就不好了,都是戈壁滩……”她的思路比王羽跳跃的还快,一下想起自家老爹,再下一刻连地盘都想好了。
“应该是吧?”张辽不置可否的答道,他倒是很赞同吕绮玲的观点。
这场大胜之后,只要王羽不出昏招,北疆至少不会有大患了,这样一来,两军合一应该很快会被提上曰程。虽然这是吕布自己做出的决定,但张辽自家知自家事,让吕布在王羽麾下当个部将,他恐怕是很难接受的,哪怕是独掌一方的统帅也一样。
可话说回来,如果王羽给封个吕布高官厚爵,然后让他做个富家翁,恐怕也不是后者乐于见到的。现在这平北策倒是个出路,退出中原,在塞外打出一片新天地,或许会很符合主公的志向吧?
不过,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吕绮玲身份特殊,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谁也不会将她的话当做并州军的意见。张辽的身份却敏感得多,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不会在没和吕布通气之前,就贸然发表意见。
徐晃明白同僚心思,微微颔首,并不说话,任由张辽再次将此节带过。却没想到诸葛亮突然接茬道:“此议或可与捷报一起,送往濮阳,请问吕将军的意见?”
“太早了吧?孔明,你不是说主公现在也只是提个想法,很多事情都没最后决定吗?”徐晃惊讶问道。
“公明将军说的不错,亮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点点头,然后话锋一转道:“但现在再想想,其实准备工作也不会太多,最麻烦的不过是筑城而已。然则,正如文远将军所说,鲜卑人已经丧胆,眼下正是筑城的好时机,所需不过人手、物资……”
“如果一切顺利,现在就开始行动,等到公孙将军伤势大好,应该正是春夏之际,岂不是刚刚好?”诸葛亮越说越来劲:“我青州一贯不都讲究少说多做么?实践才是硬道理,主公此策乍看异想天开,其实却是越想越有道理。”
“筑城虽然耗费不小,但主公在漂榆津建的那座港口,不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么?青州的繁荣,至少有一半靠的是商事、贸易的兴盛,先前与辽东的贸易,就已经获益良多,若是提前展开北疆攻略,就算最后未能如愿,单是这贸易之利,就足可赚个钵满盆肥了。”
他说得兴致昂扬,其他人听得也是怦然心动。
草原的物资有没有用?当然有,军队需要战马,商人运输需要驽马,农民耕作土地,如果有牛马之助,也会事半功倍,而牛羊还可以提供大量肉食和毛皮,对青州来说,都是极为紧要的物资。
骠骑军战兵的伙食,平时就是腥荤不断,到了休沐曰,更是会有一次很丰盛的大餐。辅兵和民兵的待遇没这么好,但休沐曰或军训的时候,将军府也会免费提供肉食。
用王羽的话来说,吃饱了,吃好了,才有力气上阵拼命。道理肯定没错,但这种做法对后勤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单是战兵,就有六七万人了,辅兵、民兵加起来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民兵,在青州,只要参加过军训的人,就可以被视为民兵了,可以享受相关的待遇。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青州男丁,都可以被视为民兵。
在青州辖下人口已经超过四百万的时候,民兵的数量将是何等庞大的数字?
别说青州发展起来一共也没几年,就算再发展个五六年,单靠自己养殖、捕猎,也别想添上这个缺口。要知道,现在可是汉朝,肉食者还是达官贵人的代名词的时代!
之前能勉强维持,全靠和辽东的海贸,以及和幽州的贸易。现在幽州杂胡**,人口锐减,和辽东的关系也因为彼此接壤,变得紧张起来,不开辟新商路的话,还真是很悬。
诸葛亮在幕府中的位置,相当于王羽的秘书,军政大事都有参与或耳闻,所以想得比徐晃等人更全面一些,一番话说得徐晃一下也紧张起来,觉得这平北策确实应该尽早提上曰程。他皱了皱眉,提醒道:“只是这样一来,我军就不能尽早班师了。”
关中战火正炽,江东和荆州也是鏖战不休,中原形势一夕数变,大军久悬在外终究有些让人担心。但以幽州目前的情况,青州主力一旦离开,就算公孙瓒立刻伤愈复起,局势恐怕也会急转直下,更别提什么开拓草原了。
“所以才要快!”诸葛亮的态度却很坚决,“若是错过这个时机,欲行此策,就须得等到幽州恢复元气,能给出塞的大军提供足够的支持,并且不虞自身的防御。想要达到这样的条件,没个三五年,又岂能如愿?与其让幽州持续牵扯我军的注意力,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徐晃想了想,转向张辽问道:“文远以为如何?”
“诸葛参军见事明快,丝丝相扣。”
张辽由衷赞了一声,然后阐述起自己的观点来:“以辽之见,就算不建城,只要中原没有紧急情况,也不应即刻退兵。鲜卑惨败,魁头和慕容、拓跋二部必有争端,暂时不足为虑,但东边……若是不趁势扫平乌丸,震服辽东,将来北疆必然多事。”
“此言有理。”徐晃点点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等这便向主公进言,以诸事相告。”
“呼!”吕绮玲如释重负般呼了口气,笑道:“说了好半天,到底还是公明大哥爽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