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啊,你忘了他之前为了给养母筹措医药费,不惜自毁名声的事情了吗?”
……
于是第二天,国家日报就在头版刊出了针对人品还挺不错的郑翰飞的个人专访报道。
“……郑翰飞三岁时,他所在的小城新搬来了一户人家,男主人正是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专家、著名制药工程专家、退休后回到老家定居的邹定海教授。
也正是他发现了郑翰飞在化学和数学方面的早慧。”
“……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之后的十年里,郑翰飞一直跟随邹教授学习化学和数学相关知识,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已经学完了初高中所有的化学和数学知识。”
“……十岁的郑翰飞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开明的邹院士又在他养母的同意下,将他介绍给了同为院士的数论专家陈升院士,由其通过网络教导郑翰飞数学知识。”
“三年后,小郑翰飞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并发表在了当年的《生物学杂志》上。”
“……一直到他十五岁,也就是初三那年,邹院士和陈院士先后去世,郑翰飞因为悲伤过度,无心学习,学习成绩急速下滑。”
“直到一年后,他的养母查出了胃癌,他的继养父因为不愿意负担他养母的医药费,便将他和他养母赶出了家门……”
“正因为如此,郑翰飞心中突然萌生起了研发一种新型抗癌药的想法,所以在被亲生母亲接回家之后,他就联系上了柳市生物研究所的宋伟生所长,宋伟生教授是邹院士的学生,在得知了郑翰飞的想法,并考校了郑翰飞一番之后,宋教授破格向郑翰飞开放了实验室。”
“只是因为受到郑世琛的影响,加上他当时已经自学完了制药和数论两个专业博士阶段的内容,所以刚刚成年的郑翰飞并没有选择按照邹院士的安排前往京城大学深造,而是报考了柳市艺术学院……”
看到这儿,宋母直接怀疑起了人生。
明明报道的每一个字她都认识,但为什么组合到一起之后她就看不懂了呢?
别的就不说了,只说郑翰飞的高考成绩,她记得郑翰飞的高考成绩明明再均衡不过,因为都没有及格,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郑翰飞的数学和生物都是满分,其他的科目都是十几二十分?
孟则知却是再满意不过,只能说不愧是国家,这才不到一天,就帮他把各种buff加满了。
他说:“这不是为了符合我现在的身份专门改的吗!”
他把说服研究所陈教授等人的那一套说法用在了宋母身上。
至于那些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不管是签订保密条约还是直接催眠,国家肯定会处理好的就是了。
宋母信了,她想了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