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2 / 2)

1908大军阀 闽南愚客 5917 字 16天前

“那刘备的儿子你知道吗?”蔡锷终于问道自己想问的了,说完长嘘一口气,没想到这么说话,真的好累啊。

“刘备的儿子不是阿斗吗?你们中国不是一句俗话叫,扶不起来的阿斗嘛!”克伦斯基越来越自豪了,平时不考不知道,一考才知道自己竟然知道这么中国的古典文学啊。

不过蔡锷可没有功夫欣赏克伦斯基知道这么多的古典文学,“没想到克伦斯基先生竟然连这个都知道啊,真是博学多才啊,我想知道为什么沙皇政府这么久在国内的战场还没有一点进展,难道沙皇政府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蔡锷语气一冷,终于说出了这次来的目的了,就是为了促战的!

克伦斯基也很纳闷,没想到蔡锷竟然会这么直接的质问自己,跟之前跟自己说话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好多,克伦斯基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

“部长先生,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蔡锷直截了当的就骂沙皇政府,那可是克伦斯基效忠的政府呢,克伦斯基听了肯定会感到不高兴的啊。

“克伦斯基先生,不好意思,请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贬低或者侮辱贵国政府的意思,可是我想知道的难道贵国自己对于目前的现状还是不担心?”蔡锷意识到了,自己说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沙皇政府不好的话,让克伦斯基误会成了,自己是在拐弯抹角的骂沙皇政府呢。

“可是目前沙皇政府内避战份子过多了,加上前线的战士的士气不是很高,后勤补给还有军事力量不高,所以才会这么一直僵持着!”克伦斯基知道蔡锷没有嘲讽的意思,可是当蔡锷说到关键的时候,克伦斯基马上就表现出了对沙俄前途的担心。

“克伦斯基先生,我想你应该很清楚,我也很清楚,如果长期这样战争下去,对沙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你这么热爱的你的祖国,你肯定不希望你的祖国因为一场战争而衰落下去,作为朋友,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沙俄因此衰落下去,所以我们才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你们,而并不是想着趁火打劫!”蔡锷这次回南京,在吴绍霆那得到了了对沙俄的正确态度,并不是想着把沙俄发展成为中国殖民地性质的盟友,一步一步的蚕食沙俄,而是帮助沙俄一起做大做强,做一个自己强大的支持,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多的支持。

“我当然十分相信贵国政府的情谊,可是我人微言轻,无论是在帝国议会还是在上议院,我都没法控制他们,所以我只能是一个人空喊口号,不瞒你说,沙皇政府内一些人之所以会这么乐意接受贵国的帮助,很大一部分是想通过贵国的帮助继续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对此我深表遗憾,可是我也无能为力。”克伦斯基被蔡锷一顿质疑之后,只好说出了沙皇政府内一个惨痛的实情。

从克伦斯基落寞无奈的表情看,克伦斯基说的应该是真的,没想到一个在沙皇政府中能够把孟什维克这样的反对的党都能吸收到社会革命党中来的一个这么有能力的人,竟然对腐朽的沙皇政府内部却束手无策,看来沙皇政府真是腐朽到了极点了。

“克伦斯基先生,我想你你肯定有想过办法,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路去解决这件事情,你如果相信我的话,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实现的。”蔡锷听到克伦斯基这么无力的诉说非但不是丧失信心而是相信,克伦斯基既然看到了问题,不可能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他很自信的克伦斯基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更大的帮助。

克伦斯基叹了一口气,很纠结的样子,“部长先生,你这次来见到我们的首相尼古拉耶维奇你打算跟他谈些什么?”克伦斯基想想还是问到。

“克伦斯基先生,我想的表达已经很明确了,我们是朋友,我们支持的是你,所以我跟你们的首相尼古拉耶维奇谈什么,取决于我们现在谈什么!”蔡锷当然不会跟克伦斯基直接说他会跟尼古拉耶维奇谈些什么,对于克伦斯基避让自己的问题不回答,蔡锷还是有些不高兴的,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蔡锷想让克伦斯基意识到这次谈话很重要,或者也可以另外一种解释,要是克伦斯基让中国国民政府不满意的话,中国国民政府可以随时在沙俄换一个人支持。

“部长先生,我相信你们的诚意,其实我早就想过了,现在对沙俄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体制上的变革,这意味着我们要让更多的权利到人民手上,给人民切实的好处,这样才能缓和沙皇政府跟人民之间的矛盾,才能获得人民更多的支持,沙皇政府才能取胜!”克伦斯基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蔡锷还是听出了克伦斯基的野心,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克伦斯基需要控制大半个沙皇政府这样才能做到,而且还需要克伦斯基推翻一些顽固不化的反对者,而这一切看似很简单,但是对沙皇政府来说是一个洗礼,从头到尾的洗礼。

“克伦斯基先生,果然我没有看错你,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爱国者,你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蔡锷紧接着问到,因为他知道克伦斯基一个人能量是不足以抵抗整个沙皇贵族里面的保守派的阻挠的,要是能够阻挡,现在蔡锷的出现已经没有意义了。

“部长先生,我现在很矛盾,我不知道我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克伦斯基脸上的肉都快挤到一块了,眉头紧皱,样子很是紧张纠结。

“克伦斯基先生,我热爱我的祖国,你也热爱你的祖国,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的祖国多一个强大有劲的盟友,而你今天所作的一切也是为了让你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我们根本的目的没有变,我们不在乎怎么去实施行为去达到我们的目的,因为历史会告诉人民我们做的是对还是错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去做了,至少我们不会感到后悔!”蔡锷看出了现在的选择对克伦斯基很是关键,可能这个选择对克伦斯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到现在他还没有权衡好之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所以才会这么纠结。

克伦斯基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部长先生,我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还在睡梦中的保守贵族们清醒过来,让一直抱有幻想的布尔什维克彻底死心!”

蔡锷盯着克伦斯基没有说话,蔡锷不明白克伦斯基所说的强大力量到底是在指什么?

“我需要贵国出兵干涉沙俄内政!”克伦斯基也盯着蔡锷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到。

“不可能,我们绝不会这么做!”蔡锷没想到克伦斯基会这个想法,克伦斯基刚说完,蔡锷就立马反对到,言辞很是坚决。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95章,直接干涉沙俄

蔡锷实在想不到到克伦斯基竟然跟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在蔡锷看来克伦斯基提出这样的要求,简直是在把中国和沙俄一起带进一个无法自拔的漩涡之中去了。

“部长先生,请你不要激动,听我解释嘛!”克伦斯基对蔡锷的反应很是矛盾。一方面蔡锷这么激动的反应只能证明一点就是中国的国民政府的确对沙俄的国家内政一点都不想去干涉,始终保持着沙俄的国家的独立主权;另外一方面克伦斯基还是有点失望的,要知道他可想了好久才决定这么说的,并不是简单的试试蔡锷的,沙皇政府一直对苏维埃政府保持了焦灼的状态,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守派的利益一直被保持了,可是一旦中国军队进入了沙俄那保守派就会坐不住了,很快就会耗尽力气在沙皇政府和苏维埃政府的对战过程中,从而就能很快的促进战争结束,以便让中国军队早日离开沙俄境内。

当然在克伦斯基想这个方法的时候,他也是经过反复考量的,毕竟如果中国军队进入了沙俄境内,进去容易,出来就很难了,克伦斯基担心的就是引狼入室的,所以他想说这个的时候,就是想在蔡锷这边得到比较准确的回应,从而也在沙俄准备好如果中国军队进入沙俄之后不离开沙俄的准备。

可是蔡锷却有不同的想法,蔡锷之前说的话,虽然有些过分的情绪做作在里面,可是蔡锷却说的是真心话,在吴绍霆的看法中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结论,中国不可能武装干预沙俄内政的,这么做无疑是将中国再次拉入一战的深渊里面。

当然蔡锷也想到了这可能是克伦斯基的一次试探,想知道中国支持沙俄的主要目的,所以才会在回答的时候掺杂了一些表演的戏份在里面。

“克伦斯基先生,不管你怎么解释,有什么样的借口,在我这边的你得到的答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不可能武装干涉沙俄内政的,我们只是出于帮助朋友的角度,才会对沙皇政府提供帮助的,你要是非要把我们推向一个不仁不义的角度上去,那我们只好终止我们的合作了!”蔡锷还没等克伦斯基说出来就严词拒绝了克伦斯基一切的想法。

“部长先生,你误会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贵国政府的诚意,这个问题我已经反复强调了,这次邀请贵国政府向沙俄派遣军队,的确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想通过这次派军,刺激一下我们沙皇政府中还在做梦的那些人,从而推动沙皇政府能在对苏维埃政府的问题上强硬一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派军支持沙皇政府剿灭叛军!”克伦斯基有点紧张,蔡锷的态度这么坚决,但是蔡锷的想法跟自己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所以克伦斯基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我不懂克伦斯基先生的意思?”蔡锷觉得从头到尾克伦斯基不像是在试探自己,而是很认真的跟自己讨论一个事情,而且似乎自己理解错误了克伦斯基先生的意思了。

“部长先生,你看能不能这样,我知道你们在沙皇政府的统治范围内,还有苏维埃政府的统治范围内都有军队,我想让你们的军队进入沙俄境内做出要攻占沙俄领土的样子,这样一来,双方政府都会紧张起来,而苏维埃政府更多的倾向会向你们转移,毕竟你们那时候已经变成外敌了,而沙皇政府这边,我会让我们的军队,更多的力量用来剿灭苏维埃的乱党的,然后分出小股力量假装跟贵国政府的军队进行斡旋,从而迷惑苏维埃政府,也给我们沙皇政府里面的有些人敲响一个很有力的警钟,国家内乱不定,不但自己本身的权益会有可能很快受到侵犯,甚至还有其他国家和让他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克伦斯基简单的说了一下他想让中国国民政府的要做的,也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利弊。

蔡锷没有说话,觉得克伦斯基今天给他的感觉似乎更冷了,甚至还有点野心过于膨胀了。蔡锷心中有种不好的感觉,如果让克伦斯基在沙俄的政坛掌握了很大的权力,那克伦斯基肯定会变成一个很有力的强权主义者。

也不怪蔡锷会这么想,克伦斯基的无论是胆气,还是智谋甚至能跟吴绍霆相比了。

光是从这次敢让中国军队,直接入驻沙俄,就可以看出来,克伦斯基是个有胆气的人,要知道一个国家向另外一个国家派军,绝对是一件大事,而且弄得不好就会出现干预国家政权的现象,而克伦斯基只是沙俄的至少名义上还是一个小小的外交部长,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简直让蔡锷自愧不如了。

可是从克伦斯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绝不是简单的就是让中国派军,而是想好了一切的前因后果,甚至想到了中国这次派军的影响的利弊,而不是一时脑热说出来的,而且从效果上来看,中国进军沙俄,而且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苏维埃政府的领地,另外一个是针对沙皇政府的领地。

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地中,中国肯定很快就会苏维埃政府发生很大的摩擦,甚至会是大规模的战争,这样一来,中国跟苏维埃政府之间的贸易活动就不得不停止了,而苏维埃政府不但失去了中国的强大的贸易支持,还需要分出很多战斗力来跟中国抗衡,这样一来苏维埃政府对抗沙皇政府的军队就会减少好多,沙皇政府的胜算会更大一点,就算是对于沙皇政府中国的一些保守派而言,能够稳赢不败的获取更多的利益,自然是会很愿意,所以沙皇政府的战斗士气就会被调动起来了。

这样能一举两得的方法克伦斯基想的倒是很不错。

另外在沙皇政府的领地中,中国只是做做样子,沙皇政府也是做做样子,一点损失都没有,甚至沙皇军队还会因此向中国政府索取更多的军火支持。

无论是从那一方面看,只要中国的军队帮助完沙皇政府顺利推翻苏维埃政府的统治之后,中国军队能顺利退出沙俄领地,那克伦斯基就能帮助沙皇政府稳赚不赔。

“克伦斯基先生,你的主意是不错的,可是这样一来,最吃亏的是我们中国军队啊,我个人自然愿意帮助朋友,可是我们的军队不是我一个人的啊,要知道你们沙俄的天气是很冷的,我都手不了!”蔡锷说着还用力的搓了搓身子,表现出很冷的样子,话外之意很明显,中国政府不可能花了这么大力气帮助沙俄铲除了乱党,到时候一点好处都没有,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蔡锷现在倒是不急了,看来今天克伦斯基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无论是从他说的这件事情的可行性,还是这件事情最后的成功的利益分配问题,克伦斯基肯定都已经想好了,蔡锷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持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什么都让克伦斯基先说这样一来可以最大能力的掌握住主动权,从而保证中国的权益能够最大化。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他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是否能够同意克伦斯基的建议,只能在克伦斯基说出了中国能在这件事情上获得的更多的好处,才能向吴绍霆汇报,请教是否发兵,毕竟蔡锷只是一个国土防卫部的部长,还没有权利调动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当然要是能调动可能就坏事了。

“当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贵国的利益,毕竟这次派兵会让贵国劳民伤财的,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沙皇政府愿意跟贵国签订十五年的通商互助条约,中国的商品在沙俄将十五年不用交税,不过一些特殊商品需要进一步商榷!”克伦斯基很坚定的说到,不过这个合作条件至少从看上去还是很诱人的。

十五年的商品不用交税,那意味着中国商品能够在沙俄的市场上,哪怕是同类商品都能占有很大优势,至少是从价格上来看,占有很大优势,可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个文字游戏在里面。

“呵呵……克伦斯基先生合作的诚意真是很足啊,可是我相信克伦斯基先生你应该明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很大比例的收入,贵国为什么放弃这么一大块的收入呢?”蔡锷并没有表现出对此有多大的吸引力,如果自己要是表现了过多的热情的话,克伦斯基很有可能就会降低自己的心中的砝码,可是要是自己不表现出过多的关心的话,克伦斯基很有可能就会加大心中的交换砝码以便更好的吸引蔡锷的支持。

“谢谢部长先生的关心,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考虑了好久,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我怕说服不了贵国政府中的一些官员!”克伦斯基很聪明的表达了,自己是下了血本在做这件事的,而且将自己的地位摆在了自己是为了中国的着想的上面了。

“呵呵……克伦斯基先生既然看到了调动军队对我过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所以我国政府自然不会因为这些蝇头小利就会把我国的军人的安危至于不顾的!”

伍廷芳告诉过蔡锷,在外交过程中的交流分为几种方式,一种是彼此都强调互利互赢,这个的前提就是彼此合作,而想要扩大自己利益,就必须在合作过程中多出力,另一种就是明明是占了很大的便宜,还要说的自己像是吃了很大亏一样,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顾及你占便宜的一方的面子,没有谁真占了别人的便宜还满世界吆喝自己占便宜了,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充分的自主权,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要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就有很多受制于人的,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主动权,就不要说你占了多大的便宜。还有一种就是明明是吃亏了还要说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么做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面子,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形象,所以你要是吃亏了然后满世界宣布你吃亏了,非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而且更多是瞧不起,更有甚者也有其他国家想着在你这也获取更多的利益,另外一个目的在于你吃亏了,但是你没表现出吃亏的状态,这让占你便宜的国家会有一种挫败感,认为他给你打击还是不够,或者你能保持这种表面上是占便宜的状态,获取对方的好感,然后进一步合作,最终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