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业务前要考量自身能力
《21世纪》:腾讯每次新业务推出的节奏遵循怎样的商业逻辑?
马化腾:其实主要还是看市场和自己的能力的匹配。2001、2002年的时候,基本上只有无线增值业务是最大的,很单一。其他的都是成本支出,包括我们的qq平台等都是成本。
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当时我们已经开始初步做一些,像互联网增值应用,开始尝试向会员收费,但是量很小。
到了2002、2003年的时候,网游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商业模式,而且还不仅是一个收入、市场的问题,更多的是用户占用的时间是很长的,可能更多的人就不使用即时通信,去转用进入网络游戏的时间。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里,否则的话,就是灭顶之灾。
门户其实看得更长远,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门户的投入很大,硬成本是很清楚的,而且回报没那么快。
但当时除了看到sp业务以外,就是广告收入,就这么两块。但广告收入和网游不一样,只要有投入,肯定会有广告收入能回得来,不像网游,有可能是投入很长时间,过两三年以后,发现一款游戏出来,方向走错了,或者策划走偏了,最后全部没有了。
所以,游戏的偶然性会比较大,但门户只要做肯定有收获,就像种田一样,有耕耘肯定有收获嘛,最多收成差一点,但来年还可以补。
——马化腾《如何从“较好”到“最好”》
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能否做成?在开展每一个新业务决策之时,马化腾都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相关人员自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把握,宁可不做。
马化腾在把触角伸向新的业务线时很少失败,这与他的商业思想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马化腾的“三问”哲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问:新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竞争对手常常对利润、资本感兴趣,却容易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具有预见性的理解,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